攝於生產前3天,2018年12月的安平~。
大概在37W就乖乖的整完待產包&月中包了
待產包:猴子牌27吋行李箱
大方向先買了麗嬰房的待產包(NT 990)
因為是親餵,除母乳儲存袋之外,其他都用光。
自然產用很兇的,是看護墊(護理墊),總共用了3包,幾乎每天一包
沒有買褲型護墊(覺得太貴),雖有用產褥墊(類似大片的護墊),但睡覺翻身惡露有時會流出來-.-
但其實也還好,就是去換免洗褲而已~~
如果預算夠,可以買蕾妮雅的褲型護墊。
生產後必備
☆免洗褲(最好買齊住院+月中所需件數,35-40件)
☆看護墊至少兩包>>>形狀就是一大片長方形的東西
☆產褥墊(一包用完後可用普通的MC用量多護墊即可)>>>比平常加長型護墊再大一點的護墊
☆沖洗壺(每次尿尿完後裝溫開水沖洗)、臉盆(會陰到肛門口的傷口需要溫水坐浴)
衣物
必備:
1.哺乳內衣(沒鋼圈的就可)
2.拖鞋
3.衣架(醫院沒有)
4.帽子(長輩要求,我出院當天才戴)
5.外套
其他有帶的;
1.襪子(去產房生的可能需要,我住LDR,不覺得冷)
2.另一半的衣物(但我老公每天回家拿)
3.束腹帶(剖腹產比較立即需要,自然產可考慮到月中再用,我則是完全沒用到)
哺乳
必備:
1.羊脂膏(小條的就夠了,剛開始寶寶不太會吸,咬破乳頭後使用qq),下圖為7g。
其他有帶的:
1.集乳袋:完完全全沒用到,建議生產完真正哺乳後再評估是否購買。
2.空針:直接跟醫院拿,護理師會幫你計價。
3.疏乳棒:可有可無,狀況許可的話,抓寶寶來吸比較快。
4.溢乳墊:真正有奶的時候比較會用到,先不用買太多。
5.毛巾:拿來熱敷促進奶量,但覺得沒什麼用,寶寶吸比較快
哺乳小感想:
吸吮不是天生就會,寶寶要不斷學習,媽媽奶頭可能會被咬一個禮拜。
每天都讓寶寶練習吸一下,熟悉乳頭,當寶寶有頻繁吸吮,奶量就會多。
不用特別疏乳或熱敷。
盥洗
必備:
1.平常洗澡/刷牙用的東西
2.浴帽(住院期間不用洗頭,可以少帶吹風機)
3.洗手的肥皂或洗手乳(摸寶寶前一定要洗手!)
保養
1.臉在擦的基礎保養品就好了
小感想:
帶太多徒增重量而已(譬如身體乳或妊娠油,根本懶得用)
小孩的東西(出院會用到)
1.紗布衣(薄厚各一件)、帽子、襪子、包巾(大毛巾就可以了)
其他有帶的:
1.奶粉、奶瓶(沒用到,直接用醫院或用月中的)
2.屁屁護膚膏(沒用到,都用醫院或月中的)
文件類
1.父母身分證(辦出生證明)
2.媽媽手冊
3.資料夾2-3個(會有一堆自費同意書、衛教單等)
老實說,生個小孩我帶27吋行李箱,的確是太大了
登機箱應該就夠了!
生產醫療院所的附近應該都會有711、藥局或醫療器材行,請老公跑腿買一下(順便透氣),就好了。
還有所謂的"月中包"(帶越多,越把自己弄得像在月子中心上班一樣,我就是帶太多><)
建議是,從醫院轉被移駕到月中時,把消耗品補一補,直接整個帶去月中。
其他的,想到再請家人看寶寶時順便帶來就好了~~~
【延伸閱讀】
【懷孕日記】39W懷孕過程及購物清單,供理性孕婦參考
2016聖誕節期間經過的八重洲地下街
(下圖擷取自八重洲地下街官網)
結果,改礼外商店街中,自己只去過八重洲地下街xd (第一次亂槍打鳥,第二次終於帶著地圖走)
大家愛去的東京駅一番街目前還提不起興致逛,但會提到地理位置。
本篇介紹 改礼外 商業設施(如下圖)
(下圖擷取自TOKYO INFO)
另外還有大型地下街(如下圖)
(下圖擷取自TOKYO INFO)
再次,本篇有提到介紹各商店只有 八重洲地下街 噢xd 其他是 地理位置
另外,大量使用官網的地圖,因為實在太好用。
(上圖擷取自TOKYO INFO)
本篇主要介紹去過的 GRANSTA (B1)、ecute tokyo (1F);
順便帶到尚未拜訪的 驛弁屋 祭 (1F)、京葉ストリート (keiyo street;1F)
因為很喜歡 東京塔,為了能享受走出旅店後幾步就能看見它,因此與朋友及家人共光臨 Zabutton 兩次~~
不用花太多錢,又有美景,真是值得。
如果出門走大約2-3分鐘就可以看到這美景讓你心動,就快進來瞧瞧吧!!!